古代天垂山下,有一位名叫徐沧海的命理大师,精通八字命理。某年春日,同一村庄两位妇人在巳时前后分娩,一名男婴生于巳时刚开始,一名男婴生于巳时将尽。徐大师批阅二子命盘后,面色凝重地道:"巳时分前后,命途天壤之别。
一人将名扬天下,一人将沉沦底层。"这一言论在村中激起千层浪,两家人从此结下恩怨。十八年后,当年那两个男婴已长大成人,一场惊世谜团即将揭晓。
古代洛川县城外的天垂山脚下,有一座名为青檀村的小村落。村中虽不算富裕,但民风纯朴,村民和睦相处。村中有一位备受尊敬的命理大师徐沧海,他精通天文地理,尤其是八字命理之术,方圆百里无人能出其右。
崇德七年三月初九,青檀村里两户人家同时喜迎新生。张家的长媳妇李氏在巳时刚开始时分娩下一名男婴,取名张元志;而与张家相邻的林家,林大郎的妻子王氏则在巳时即将结束时诞下一名男婴,取名林景明。
两家人欢天喜地,按照当地习俗,邀请徐沧海为两个孩子看相算命。徐沧海仔细推算了两个孩子的生辰八字后,脸色变得十分凝重。
"两个孩子虽同在巳时出生,但一个是巳时初,一个是巳时末,命运大不相同。"徐沧海捋着胡须说道,"前巳时生者与后巳时生者,一人将来名利双收,功成名就;一人则将平庸一生,甚至可能遭遇不测。"
"徐大师,那究竟是谁能有大成就呢?"两家人急切地问道。
徐沧海却摇了摇头:"天机不可泄露太多,命数自有定数。只能说,巳时有别,祸福各异。二位还是好生抚养孩子,尽人事,听天命吧。"
徐沧海的模糊言论反而在村中引起了轩然大波。张家和林家从此暗生嫌隙,都认为自家孩子才是那个能够成就大业的人。两家开始互相攀比,甚至排挤对方。
随着时间流逝,张元志和林景明慢慢长大。张家本是村中小康之家,家中有几亩薄田,张元志的父亲张守仁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。而林家则稍显富裕,林景明的父亲林宏达是村里的私塾先生,在县城也有些名气。
两个孩子性格迥异。张元志天性活泼好动,聪明伶俐,但也顽皮捣蛋,常惹是生非。林景明则文静内敛,喜欢读书,是个公认的好学生。村里人都说林景明更像那个"前途无量"的孩子,而张元志则看起来不太争气。
张元志六岁那年,他的父亲张守仁在一次山洪中不幸遇难。家道中落的张家只剩下寡母带着张元志艰难度日。李氏为了养家糊口,日夜操劳,身体每况愈下。
与此同时,林景明在父亲林宏达的精心教导下,学业大进。十岁时就能写一手好字,背诵四书五经,村里人都夸他是个神童,将来必定能金榜题名,光宗耀祖。
命运的不公让张元志心生怨恨。他常常独自一人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,望着远方发呆。一日,路过的徐沧海看到了他,拍了拍他的肩膀说:"孩子,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,不要轻言放弃。"
张元志抬头看着这位老者,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:"徐大师,您当年说的那个能成大事的人,到底是我还是林景明?"
徐沧海微微一笑:"时机未到,不可揭晓。但记住,人生路长,成败得失,皆有定数,也由自己把握。"
这番话虽然依然模糊,却给了张元志一些信心。从那以后,他开始改变自己,不再整日游手好闲。他主动帮母亲分担家务,同时拜访村中能工巧匠学习各种手艺。
张元志的变化引起了村民的注意。他十二岁时就能熟练地制作各种木器,还会简单的铁匠活。他用赚来的钱补贴家用,让母亲的生活稍微好转了一些。
林景明则一直走着他的读书路。十四岁那年,他参加了县试,名列前茅,被推荐到府学读书。林家上下欢天喜地,认为徐大师的预言已经开始应验。
然而,命运的转折在两人十六岁那年悄然到来。
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席卷了青檀村。许多村民不幸染病,其中就包括林景明的父亲林宏达。在生死关头,全村人都束手无策,只有张元志挺身而出。原来这些年他不仅学习了手艺,还向游方郎中偷学了一些医术。他四处寻找草药,夜以继日地照顾村中的病人。
靠着张元志的努力,村里的瘟疫逐渐得到控制,许多人因他而获救。然而,林宏达的病情却十分严重,最终不治身亡。林景明从府学赶回来时,只看到了父亲的遗体。
悲痛欲绝的林景明将父亲的死归咎于张元志的医术不精。两人在林宏达的灵堂前大打出手,被村民拉开。从此,两家的矛盾更加不可调和。
失去父亲后,林景明决定放弃学业,回村照顾母亲。但家中已无积蓄,生活顿时陷入困境。无奈之下,林景明只得靠给人抄写文书为生,勉强度日。
相比之下,张元志的生活却开始好转。他的医术和手艺在周边渐渐有了名气,不少人慕名而来请他治病或制作器物。他用赚来的钱盖了新房,让母亲过上了好日子。
十八岁那年,县城来了一位贵人。此人乃是朝廷钦差大臣赵明远,奉旨微服私访,考察民情。赵明远听闻张元志的事迹,特意前来拜访。
赵明远见张元志不仅医术高明,而且心地善良,对他十分欣赏。临走前,赵明远邀请张元志随他去京城发展。张元志犹豫再三,最终决定带着母亲一同前往。
张元志离开的消息传遍全村,引起了不小的轰动。林景明听闻此事,心中五味杂陈。他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选择是否正确。
就在张元志准备启程的前一晚,年迈的徐沧海突然造访张家。
"老朽知道你明日就要离开了,"徐沧海说道,"临行前,有些话不得不对你说明。"
张元志恭敬地请徐大师入座,为他奉上热茶。
徐沧海喝了口茶,缓缓道来:"当年你和林景明出生后,我为你们算的命格确实大不相同。一个将来能平步青云,一个则会历经坎坷。但我没有明说究竟谁是谁非,是有我的用意的。"
张元志屏息静听,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字。
"命理虽有定数,但人力可以改变天命。我若当年明言,恐怕你们的命运就真的被我的话所束缚。正是因为没有定论,你们才能各自努力,寻找自己的路。"
徐沧海的话让张元志若有所思。
"那么现在呢?徐大师能告诉我真相了吗?"张元志问道。
徐沧海摇摇头:"时机尚未成熟。你去京城后,好好把握机会。五年后,我会给你答案。"
第二天,张元志带着母亲跟随赵明远离开了青檀村,前往遥远的京城。
村子里又恢复了平静,只有林景明每日依旧为生计奔波。他开始反思自己的处境,决定重拾书本,继续学业。通过日夜苦读,他终于在次年考取了秀才功名。
与此同时,张元志在京城也逐渐站稳了脚跟。赵明远将他引荐给太医院,张元志凭借精湛的医术很快就受到赏识。他不仅医术精进,还博览群书,学识日渐渊博。
三年后,一场突发事件改变了两人的命运轨迹。
朝廷派遣使团出访邻国,林景明因文采出众被选为随行书记。这是他人生中的重要转机,他决心好好把握。
而在京城,一场宫廷政变突然爆发。赵明远因牵涉其中被下狱,张元志作为赵明远的门生也受到牵连,被逐出太医院。一夜之间,张元志从备受尊敬的太医沦为街头郎中。
命运的风云变幻让人猝不及防。林景明在出使途中表现出色,立下了不小的功劳,归国后被提拔为六品官员。而张元志则在艰难中挣扎求存,靠着悬壶济世勉强度日。
林景明得知张元志的处境后,有心想要帮助这位曾经的玩伴。但多年的积怨和误会让他踌躇不前。最终,他还是派人匿名送去一笔银两,算是报答当年张元志在瘟疫中的付出。
张元志收到银两后,猜到了是林景明的心意。他没有接受,而是将银两捐给了京城的贫民。他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,一定能够东山再起。
时光飞逝,五年期限转眼就到。此时的林景明已升任五品官员,娶妻生子,生活美满。而张元志虽然失去了官职,但他的医术越发精湛,在民间声名鹊起,被尊称为"张神医"。
就在张元志离开青檀村整整五年的那一天,他收到了一封来自家乡的信。信中说徐沧海大师已经病重,想在临终前见他最后一面。
张元志立刻启程回乡。当他风尘仆仆赶到徐沧海家中时,发现林景明也在那里。两位昔日的玩伴,如今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。一个是朝廷命官,一个是民间名医。
徐沧海看到两人同时出现,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
"我知道你们都想知道当年的谜底,"徐沧海气若游丝地说道,"现在,是时候告诉你们真相了..."
就在徐沧海即将道出真相的那一刻,他突然剧烈咳嗽起来,脸色变得惨白。张元志急忙为他把脉,却发现徐大师已经命悬一线。
"前巳时生者,应是平步青云,官居高位;后巳时者,当为悬壶济世,救死扶伤。"徐沧海说到这里,气息微弱,"但真正的命运,在于人心向何处。前巳时生者固然可入仕途,但若心术不正,终会失败;后巳时生者虽注定与医道有缘,但若心怀大志,亦可成就不凡。命理只指方向,成败在于各自选择。至于谁能真正名利双收,关键在于......"徐沧海话未说完,气绝身亡。
徐沧海的最后一句话戛然而止,令在场的张元志和林景明如坠深渊。真相就差那么一步,却永远成了未解之谜。
张元志跪在徐沧海床前,为老人合上了双眼,心中百感交集。林景明站在一旁,沉默不语,眼中含着泪水。
徐沧海的葬礼由张元志和林景明共同操办。多年的隔阂似乎因为老人的离世而消融了一些。葬礼过后,两人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坐着,就像小时候那样。
"你知道吗,我一直以为自己才是那个会成功的人。"林景明打破沉默,"从小到大,所有人都认为我会光宗耀祖,而你会碌碌无为。"
张元志苦笑了一下:"我也曾羡慕过你。你有父亲教导,有好的起点。而我失去父亲后,只能靠自己摸索前行。"
两人陷入了沉思。夜空中繁星闪烁,仿佛是徐沧海在天上俯视着他们。
"徐大师说,前巳时生者应当平步青云,后巳时生者当为悬壶济世。"林景明回想着徐沧海的遗言,"我是前巳时生的,你是后巳时生的。看来我们现在的处境,确实印证了他的预言。"
张元志点点头:"但他也说,真正的命运在于人心向何处。命理只是指引方向,成败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。"
"你认为他最后想说的是什么?"林景明问道。
"或许是告诉我们,名利双收并非指表面的成就,而是内心的满足和外在的认可。"张元志思索着回答。
两人谈话间,一位急匆匆的信使赶来,递给林景明一封加急公文。林景明展开一看,脸色骤变。
"出事了,边疆战事突起,朝廷要征调大量物资和人力。"林景明神色凝重,"我必须立刻返回京城。"
张元志了解局势的严重性,拍拍林景明的肩膀:"去吧,国家需要你。"
林景明刚要离开,又停下脚步:"你呢?有什么打算?"
"我想留在家乡一段时间,继续我的医术研究。"张元志说,"这里的山野草药丰富,正好可以完成我的《本草新编》。"
两人再次分别,各自奔赴自己的使命。
战事比预想的要严重得多。林景明作为朝廷官员,日夜操劳,协调各方物资支援前线。他的才干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,被上级赏识,很快升任四品官员。
与此同时,张元志在家乡开设了一间医馆,免费为村民看病。他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医学知识编撰成书,同时收徒传艺,培养了一批医术人才。
一年后,战事虽平,但瘟疫随之而来。边疆军营中的士兵大批染病,情况危急。朝廷派出多位太医前往,却收效甚微。
林景明得知张元志在医术上的造诣已臻化境,便向朝廷举荐了他。皇帝下旨召张元志进京,命他前往边疆抗击瘟疫。
张元志接到圣旨后,立即启程。当他到达边疆时,看到的是触目惊心的景象:士兵们高烧不退,痛苦呻吟,医帐内外尸横遍野。
张元志二话不说,立即投入救治工作。他发现这种瘟疫与当年青檀村的极为相似,但更为凶险。他日夜研究,终于找到了治疗方法。
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张元志带领医者们四处救治。他不顾个人安危,亲自照料重症患者。渐渐地,瘟疫得到了控制,伤亡人数大幅下降。
林景明闻讯后亲自前往边疆慰问。当他见到憔悴不堪的张元志时,不禁热泪盈眶。他终于明白,真正的功勋不只是朝廷的赏赐,还有万民的敬仰。
瘟疫结束后,张元志被封为太医院院使,位同三品。他的《本草新编》被列为官方医书,广为流传。林景明也因战时表现出色,升任三品官员,负责朝廷重要事务。
两人的命运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,然而风云突变。朝中发生权力斗争,林景明因与失势派关系密切,被贬为七品县令,远赴边陲小县。
张元志得知此事后,多次想要辞官前往看望,但皇帝器重他的医术,不准他离开京城。无奈之下,张元志只能托人送去书信和药材,聊表心意。
林景明在小县任职期间,逐渐体会到了基层百姓的疾苦。他一改往日作风,认真为民办事,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。当地百姓对这位清廉能干的县令交口称赞。
三年后,朝中局势再变。新皇登基,开始起用贤能之士。林景明治县有方的事迹传到京城,新皇派人考察后,将他召回,任命为工部侍郎,位列二品。
命运的转折再次令人惊叹。当年两个巳时出生的婴儿,如今都已位居朝廷高位,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第二年冬,一场罕见的大雪覆盖了京城。张元志和林景明在御花园的亭子里相见。两人相对而坐,回忆起过往种种。
"记得徐大师说过,前巳时生者应平步青云,后巳时者当为悬壶济世。"林景明轻叹道,"现在看来,我们都印证了他的预言,又都超越了预言的局限。"
张元志点头微笑:"是啊,命运给了我们方向,但我们用自己的努力走出了更广阔的天地。"
"你认为,我们两人之中,谁才是真正名利双收的那个?"林景明忍不住问出了这个困扰他多年的问题。
张元志沉思片刻,答道:"也许徐大师想告诉我们的是,名利双收并非二选一的结果,而是一种可能性。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定义'名'与'利'。官位、财富是表面的利;百姓的爱戴、内心的满足才是真正的名。"
林景明若有所悟:"你是说,我们都可以名利双收,也都可能一无所有,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成就?"
"正是如此。"张元志感慨道,"当年我们都执着于谁会成功,谁会失败,却忽略了最重要的是我们走过的路和做过的事。"
林景明沉默了一会儿,随后站起身,举杯向张元志致敬:"感谢命运让我们相遇,也感谢徐大师的谜题让我们不断思索人生的意义。"
张元志也站起身,与林景明的杯子相碰:"无论前巳还是后巳,我们都创造了自己的命运。"
两人相视而笑,雪花纷纷扬扬地落在他们的肩上,宛如时光的印记。
五年后,朝廷发生巨变。边疆战事再起,局势危急。年迈的皇帝决定派一位重臣前往主持大局。经过慎重考虑,皇帝选择了林景明。
林景明临行前,张元志送他一套珍贵的药箱:"前方环境恶劣,这些药物可保你平安。"
林景明接过药箱,郑重道谢:"你我之间,早已超越了命运的牵绊。无论前路如何,我们都将各自绽放光彩。"
张元志点头:"无论命运如何安排,我们都是自己人生的主宰。"
林景明在边疆指挥有方,成功平定叛乱,被封为一品大员,位极人臣。而张元志则继续在医道上精进,他编撰的医书成为传世经典,培养的弟子遍布天下,救死扶伤。
多年后,两人同时被封为国老,受万民敬仰。人们渐渐忘记了他们是前巳时还是后巳时出生的,只记得他们的功绩和品德。
在两人年近古稀之际,他们回到了阔别多年的青檀村。村中已经物是人非,但那棵老槐树依然挺立。
两人坐在树下,回忆起少年时光。林景明突然说道:"你知道吗?我常常想,如果当年徐大师没有留下那个谜题,我们的命运会不会不同。"
张元志笑了笑:"命理也好,谜题也罢,都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路标。真正决定方向的,是我们自己的选择。"
林景明点头赞同:"前巳时与后巳时,原本就是命运给我们的不同起点。但最终,我们都走出了自己的路。"
两人相视一笑,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的脸上,映照出岁月的痕迹和智慧的光芒。
多年后的某个清晨,青檀村来了一位年轻的命理师。他听闻了张元志和林景明的传奇故事,专程前来拜访两位国老。
年轻的命理师好奇地问道:"敢问两位大人,当年徐沧海大师预言的谜底到底是什么?究竟是前巳时生者还是后巳时生者能够名利双收?"
两位老者相视一笑,张元志慢条斯理地回答:"年轻人,命理不过是指引方向的星辰,而人生的航船,终究是由自己掌舵。"
林景明补充道:"前巳与后巳,不过是时间的区分。真正的分野在于,你是随波逐流,还是把握自我。"
年轻命理师似懂非懂,又追问道:"那您二位认为,自己是否实现了名利双收?"
两位老者再次相视一笑。张元志指着自己的心口说:"名在此处。"林景明指着四周说:"利在万民。"
年轻命理师恍然大悟,深深鞠了一躬,转身离去。他明白了,真正的命理不是预测未来,而是启迪人心。
巳时之谜终成一段传奇,徐沧海的预言既应验又被超越。前巳时生的林景明,通过自身努力官至一品;后巳时生的张元志,凭医术救万民而名垂青史。命理只是指引,真正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。两人从互相猜忌到彼此欣赏,最终都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。巳时前后虽有不同,但心之所向才是成败关键。他们明白,真正的名利双收不在于外在成就,而在于内心满足与社会认可的和谐统一。命理虽定格局,人心却能超越天命。
配资网上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